8月1日,印尼泗水拉蒙湾深水港(MULTI AGRO SURABAYATELUK LAMONG),海风裹挟着谷物的清香掠过FKS散装码头。一座银灰色的大规模智能化综合仓库在阳光下泛着新科技的光泽——FKS 集团创始人丘昌仁(Edy Kusuma)与夫人和企业高管并肩剪断红绸,宣告这座东南亚最先进的物流设施正式启用。
没有铺张的排场,只有码头职员与客户代表的热烈掌声,简朴中透着对技术突破的自豪。
这座占地1.8公顷的“粮食中枢”,蕴藏着颠覆传统仓储模式的智慧。与普通粮仓地面输粮通道不同,其输粮管道如银色血管从顶部延伸,全封闭系统在输送过程中同步完成除杂、包装、储存等流程,每天可全自动处理3000 吨大豆、玉米等大宗农产品。在装载区,可同时容纳8 辆载重汽车接收智能机械臂精准投喂的50公斤一包的粮食,除了卡车上有两名工人整理堆码的货物,整个过程几乎看不到人工操作的身影。
“过去 200 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,现在 20 人就够了。” 现场工程师指着中央控制室的电子屏介绍,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库存数据、设备状态和物流调度信息。这座智能仓库与 FKS 集团 2016 年建成的深水港形成了完美联动——后者可停泊 8 万吨级货轮,每年从美国运来 500 万吨农产品,经智能仓库分拣后,快速送达印尼东部的食品加工企业。
“豆酵饼是老百姓每日必需的蛋白质来源,FKS 作为大宗商品原料输入企业,也必须千方百计为他们着想。” 丘昌仁在启用仪式上的话语朴素而有力。
他坦言,斥资引进这套顶级智能系统,不仅是为了降低大宗商品转运成本,更希望让优质原料变得便宜。通过减少损耗、提高效率,FKS 能以更优惠的价格扶持遍布城乡的豆制品家庭工业,让普通民众的餐桌获得更稳定的营养供给,这正是对 “印尼民众营养健康计划” 最实在的响应。
站在仓库顶层俯瞰,满载原料的货轮正缓缓靠港,智能传送带已开始运转。这座钢铁与数据构筑的粮食枢纽,正以科技之力,将海外遥远的田野与印尼千家万户的厨房紧密相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