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4日,美国“独立日”当天,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“大而美”税收和支出法案,使其生效。特朗普称该法案是“摆脱国家衰落的独立宣言”,将引领美国迈向“新黄金时代”。然而,庆祝的余温未散,5日即上演戏剧性转折:特朗普的前亲密盟友、商业巨头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宣布成立“美国党”,并激烈抨击“大而美”法案,称美国正“因浪费和腐败而破产”。
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、德国“德国之声”电台等媒体报道称,这项长达千余页的法案内容庞杂,涵盖减税等众多共和党的优先议题,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税收、供应链、能源、贸易规则、国际金融流动和人员流动等多维度调整,系统性构建“美国优先”经济体系。值得注意的是,特朗普标榜该法案是“最大幅度的削减开支”,但应者寥寥。
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,“大而美”法案将扩大美国的贫富差距,让美国最贫困阶层每人每年损失约1600美元,最富裕家庭的平均年收入则将增加1.2万美元。耶鲁大学也发布分析报告称,该法案将大幅削减医疗补助和营养补充援助计划的支出,从而对低收入者造成严重损害,而一系列减税措施将主要惠及富裕家庭。耶鲁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该法案将资源从低收入群体转移到了高收入群体。”这一鲜明对比使法案被广泛批评为“劫贫济富”,“以工薪阶层和社会最弱势群体为代价,向富人赠送税收礼包”。
“大而美”法案将给美国经济、政治和社会等层面带来复杂多元的影响,其中,能源政策的剧烈转向是该法案的一大争议点,也是点燃马斯克怒火的关键点。法新社指出,法案几乎彻底推翻了拜登政府的绿色能源议程,特别是废除了购买电动汽车的税收减免,转而大力支持传统能源。值得注意的是,特朗普在取消绿色能源优惠的同时,大幅增加了军事和移民执法支出——法案额外拨款1500亿美元加强军事支出,700亿美元用于提升边境执法能力,并设立机制允许每年遣返多达100万的非法移民。
法案的另一大争议点在于债务:该法案是否会导致美国财政赤字增加?美国各界对此普遍持悲观态度。在“大而美”法案起草期间,信用评级机构穆迪自2011年以来第三次下调美国信用评级。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,“大而美”法案将使美国现有的36.2万亿美元债务再增3.4万亿美元。法案虽“未雨绸缪”地将国家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,但按此轨迹,到2035年,美国债务负担将达到其经济规模的118%。美国《纽约时报》等媒体指出,这一法案使美国走上新的、更危险的财政道路。初步分析显示,该法案不仅会在未来10年使美国赤字增加约3.3万亿美元,还会减少国家几十年内的税收收入。此种缺口可能会导致美国的财政轨迹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并加剧债务危机的担忧。
经济学家穆罕默德·埃尔-埃利安告诉英国广播公司,许多国家正试图减少美元持有,“美元比重过高,全球都知道……美元就像你最干净的脏衬衫,你不得不继续穿着它。”英格兰银行行长安德鲁·贝利对英国广播公司说:“37万亿美元的债务体量难以想象——即使每天存入100万美元,也需要10万年才能偿清。”
“大而美”法案被视为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最大立法胜利,标志着美国财政政策从拜登时期的清洁能源投资与社会保障扩张,向减税、强军、严控移民的特朗普式政策组合彻底转向。然而,其艰难的“闯关”过程凸显了美国的政治极化与社会撕裂,其最终落地也加剧了民众对贫富分化和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。
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高阳接受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指出,“大而美”法案以一种几近戏剧化的方式通过,并被签署成法,揭示出美国制度内部诸多深层的政治、法律和治理问题。他分析说,美国政治,尤其是立法,正在被党派对抗、程序工具化与舆论操控所重塑。法案集特朗普国内政策之大成,却也使美国站在了一个债务高企、内部分裂、前路扑朔迷离的十字路口。